内蒙古开放大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题答案
试卷代号: 58570 座位号
内蒙古开放大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题
2022年12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
A.每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规律
B.机体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C.各系统的不同疾病所共有的致病因素
D.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E.各系统的每一种疾病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
2.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
A.疾病发生的条件
B.疾病发生的原因
C.疾病发生的诱因
D.疾病发生的外因
E.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3.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 )
A.水中毒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水肿
4.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血钾,其主要原因是( )
A. K+摄入量减少
B.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血钾稀释
C,细胞内H+与细胞外K+交换增加
D.消化道排K+增多
- 肾滤过K+增多
5.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 )
A.低张性缺氧
B.组织性缺氧
C.淤血性缺氧
D.缺血性缺氧
E.血液性缺氧
6.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C.散热正常,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降低
7. 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 )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致热原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8.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警觉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
A.醛固酮
B.儿茶酚胺
C.胰岛素
D.糖皮质激素
E.生长素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
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E.嗜睡
10.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感染性疾病
B.胎盘早剥
C.大面积烧伤
D恶性肿瘤
E.羊水栓塞
11.休克早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 )
A.动一静脉吻合支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E.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12.萎缩是指( )
A.器官、组织的体积变小
B.组织细胞变小
C.组织的细胞减少
D.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的体积变小
E.间质纤维细胞增多
13.心肌顿抑是指( )
A.心肌细胞坏死引起的收缩功能降低
B.心肌细胞凋亡引起的收缩功能降低
C.缺血心肌再灌注后引起的可逆性收缩功能降低
D.长期缺血心肌通过自身调节使收缩功能降低
E.再灌注心律失常引起的收缩功能降低
14.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 )
A.植物人状态
B.濒死状态
C.脑死亡
D.生物学死亡
E.临床死亡
15.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
A.心脏缺血缺氧
B低血压
C.肺淤血、肺水肿
D.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E.血容量增加
16.I型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为( )
A. PaO2<30mmHg
B.PaO2 V40mmHg
C. PaO2<50mmHg
D.PaO2<60mmHg
E. PaO2<70mmHg
17.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
A.干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E.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
18.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是( )
A.慢性肾盂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肾结核
D.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
E.尿路结石
19.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 )
A.腹型肥胖
B糖尿病
- 高血压
- 胰岛素抵抗
E.高脂血症
20. 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是( )
A.产生异常结构胰岛素
B.产生胰岛素抗体
C.产生胰岛素受体抗体
D.胰岛素降解增加
E.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功能受损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任选5个,多选不计分)
- 脑死亡
- 低钾血症
- pH反常
- 劳力性呼吸困难
- 呼吸衰竭
- 肝性脑病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任选4个,多选不计分)
27.试述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28.简述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滞的主要机制。
29.简述肝性脑病患者血氨生成增多的原因。
30.试述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表现形式及发生机制。
31.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什么简述其发生机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22年12月
-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任选5个,多选不计分)
21.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22.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23.pH反常:缺血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但在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 会加重细胞损伤。
24.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
25.呼吸衰竭:当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Pa。低于60mmHg (8kPa),伴有或不伴有PaCO2高于50mmHg(6. 6kPa),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26.肝性脑病:是指在排除其它已知脑病的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紊乱的一系列严重的神 经精神综合征。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任选4个,多选不计分)
27.试述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特点是AG正常,血氯含量增高,发生的基本机制是HCO3- 直接丢失过多(2分):
(1)消化道丢失HCO3-。胰液、肠液和胆汁中碳酸氢盐的含量均高于血浆。严重腹泻、
小肠及胆道痿管、肠吸引术等均引起NaHCO3大量丢失,血浆中HCO3-减少;(3分)
684
(2)含氯酸性药物摄入过多。长期或过量服用氯化铉、盐酸精氨酸时,药物在代谢过程中 可生成H+和C1-,引起血氯增加性酸中毒;(2分)
(3)肾小管泌H+功能障碍。当肾功能不全,但肾小球滤过率在正常值的25%以上时,因 肾小管泌H+和重吸收HCO3-减少而引起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应用碳酸醉酶抑制剂: 如乙酰哩胺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碳酸酊酶活性,使H2CO3生成减少,泌H+和重吸收 HCO3-减少。(3分)
28.简述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滞的主要机制。
(1)酸中毒:缺血缺氧导致组织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在酸性环境下,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 约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发生松弛、舒张。(3分)
(2)局部产生扩血管物质增多:组织缺氧可使毛细血管周围肥大细胞释放过多的组胺,使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大量血浆渗出,致使血液浓缩、血浆黏度增高 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3分)
(3)血液流变学改变:在细胞黏附分子的介导下,白细胞滚动、贴壁、嵌塞毛细血管,使血流 受阻;黏附于微静脉,使毛细血管后阻力增高。血液浓缩,血浆黏度增大,红细胞聚集等,都可 造成微循环血流变慢,血液淤泥化,甚至血流停止。(2分)
(4)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可与血液中白细胞发生反应,使之产生并释放扩血管的多肽类 活性物质;内毒素还可激活凝血因子X或补体系统,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2分)
29.简述肝性脑病患者血氨生成增多的原因。
(1)血氨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肝硬化时由于门脉高压,使肠黏膜淤血、水肿,或由于胆汁 分泌减少,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空均发生障碍;同时因胆汁分泌减少使胆汁酸盐的抑菌作用 降低,造成细菌繁殖旺盛。肠菌分泌的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增多,作用于肠道积存的蛋白质 及尿素,使氨的产生明显增多;(4分)
(2)慢性肝病晚期,常伴有肾功能减退,血液中的尿素等非蛋白氮含量高于正常,经肠壁弥 散入肠腔内的尿素显著增加,经肠菌分解使产氨增多。(3分)
(3)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可出现躁动不安、震颤等肌肉活动增强的症状,因此肌肉中的腺 甘酸分解代谢增强,使肌肉产氨增多。(3分)
30,试述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表现形式及发生机制。
当肺发生病变时,肺泡通气与血流的改变是不平行的,造成严重的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 调,其主要形式为: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实变、肺纤维化和肺不张等可引起通气障 碍,在病变严重的部位肺泡通气明显减少,但血流并无相应减少,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 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到动脉血内,这种情况类似动一静脉短路,故称功能性分流,又称静脉 血掺杂(5分);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等都可使部分 肺泡血流减少,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5分)。
31.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什么简述其发生机制。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高钾血症,(2分)
其发生的机制为;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小管损害使钾随尿排岀减少;(2分)
(2)组织破坏,释放大量钾至细胞外液;(2分)
(3)酸中毒时钾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2分)
(4)输入库存血液或食入含钾量高的食物或药物等。(2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奥鹏作业答案-泽学网-专业的奥鹏作业毕业论文辅导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zexuewang.nethttps://www.zexuewang.net/zaixianzuoye/3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