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 【毕业论文辅导】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 C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年 级: 年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22年7月12日
内容摘要
本设计是对一级水电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枯水期围堰挡水方案,主要内容有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资料,施工导流、截流计算,基坑排文、下闸蓄水,施工工厂设施及施工总进度。其中导流包括导流方式的确定,选定方案的导流计算;截流主要采取的是三曲线法进行水力计算;基坑排水、下闸蓄水主要是对各种排水量和蓄水量进行了计算;其中重点进行施工导流和围堰结构设计,围堰工程是施工重点对土工膜心墙围堰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采用的是枯水期围堰挡水,隧洞导流,第一个汛期坝体临时断面拦洪渡汛方案,并完成导截流建筑物图及施工布置图。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 录
内容摘要... I
引 言... 1
1 设计基本资料... 2
1.1 工程条件... 2
1.1.1 工程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状况... 2
1.1.2 水工枢纽布置概况... 2
1.1.3 施工场地条件... 4
1.1.4 主要建筑材料、水源,电源及其它条件... 4
1.1.5 工期要求... 4
1.2 自然条件... 5
1.2.1 水文、气象条件... 5
1.2.2 地形、地质... 9
2 施工导流... 10
2.1 导流标准... 10
2.1.1 导流时段的划分... 10
2.1.2 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 10
2.2 导流方案... 10
2.2.1 导流方案的选择原则... 10
2.2.2 导流方案的拟定... 11
2.3 导流建筑物的设计与工程量... 12
2.3.1 围堰的设计... 12
2.3.2 导流隧洞的设计... 13
2.3.3 导流建筑物工程量计算... 14
2.4 导流工程施工... 14
3 主体工程施工... 17
3.1 大坝工程施工... 17
3.1.1 坝基开挖... 17
3.1.2 大坝填筑... 17
3.1.3 混凝土浇筑... 18
3.1.4 基础处理... 19
3.2 泄水建筑物施工... 19
3.2.1 土石方开挖... 19
3.2.2 混凝土浇筑... 19
3.2.3 混凝土浇筑... 19
3.3 引水系统工程施工... 20
3.4. 技术要求... 20
3.5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20
4 施工交通运输及辅助企业... 24
4.1 场外交通运输... 24
4.1.1外来物资供应及运量... 24
4.1.2 对外交通道路等级标准... 24
4.2 场内交通运输... 25
4.3 施工辅助企业... 25
4.3.1 砂石加工系统... 25
4.3.2 混凝土拌和系统... 27
4.3.3 其它施工工厂... 29
5 施工总布置... 30
5.1 施工总布置的原则... 30
5.2 施工分区布置... 30
5.3 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 30
6 施工总进度... 32
6.1 施工总进度安排... 32
6.2 导流工程... 32
6.3 主体工程... 32
6.4 交通及辅助企业... 32
7 结论与总结... 33
参考文献... 34
附图 施工总体布置图... 35
附表 水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36
引 言
兴修水利工程需经历河流规划、勘测、试验、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主要步骤的基本建设程序,其中设计又由水文、水工、机电、施工、概算等专业组成,可见施工组织设计是设计中的一个专业,是设计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是论证设计成为现实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合理的基本依据,且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政治经济制约因素较大的影响,所以成为总体设计方案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工程属Ⅲ等中型工程,工程枢纽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岸边开敞式溢洪道、左岸放空洞、右岸引水隧洞、地面厂房及升压站等组成,电站装机2台,总装机容量30MW,多年平均发电量0.901亿kW×h,保证出力5.1MW,增加下游梯级电量0.085亿kW/h。枢纽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79.3万m3,土石方填筑230.4万m3,混凝土10.12万m3,帷幕灌浆1.33万m。施工导流采用左岸隧洞导流,总工期40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27404万元,总投资29126万元。
1 设计基本资料
1.1 工程条件
1.1.1 工程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状况
C市为中央直辖市,是长江江上游重要的中心城市。C水电工程坝区枢纽位于G乡,发电厂房位于C乡,引水系统位于河道左岸,引水隧洞由G乡引至C乡;本流域共分四级开发,C水电枢纽工程为第三级,本枢纽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引水式电站,兼有潜在的防洪、灌溉功能,并为人畜饮水、水产养殖及旅游等综合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本枢纽坝址距C镇约1.0km;厂址距坝址约8050m,坝址和厂址均有乡村公路与国道线相连,交通较方便。
1.1.2 水工枢纽布置概况
本枢纽工程主要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引水系统及厂区系统四部分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445.0m,总库容1.6×108m3,电站共装3台22M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66MW,工程等别为:大(2)型水库、中型电站工程,枢纽属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发电进水口)为2级建筑物,发电厂房和引水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
(1)挡水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447.0m,坝顶长315.00m,最大坝高102.50m,坝顶宽10m。
(2)泄洪建筑物为左岸岸坡式溢洪道,闸孔数为3孔,单孔净宽14.00m,闸墩厚3.00m,溢洪道进水渠底板高程427.00m,溢流堰顶高程为431.00m,溢流堰体采用WES标准实用堰型,闸墩上游设工作桥,桥面高程448.60m,工作桥后为8.50m宽的交通桥,桥面高程447.00m。
(3)引水系统位于河床左岸,进水口为岸塔式,引水隧洞长7144.48m,隧洞形式为圆形断面,后接调压室;引水隧洞内径D=5.70、D=7.20m,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和锚喷衬砌;三条压力管道与厂房机组蜗壳连接,压力管道设计内径为4.60m;调压室断面直径为15.00m。
(4)厂区建筑物由主、副厂房、开关站、尾水渠等组成,引水式地面厂房,厂房尺寸51.14m×18.00m×36.57m(长×宽×高),装3台22M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6MW。枢纽建筑物主要尺寸及主体工程工程量详见表1.1和表1.2。
表1.1 主要建筑物尺寸表
表1.2 主体工程工程量汇总表
1.1.3 施工场地条件
(1)坝址区:坝址属侵蚀剥蚀地貌单元的低山地形。谷底高程348.2m-352.3m,山顶高程460.0m-550.0m以上,比高大于100m。左岸山体较宽厚,山坡一般坡度28°-35°;右岸山体呈北东南西向的半岛状山体,山坡一般坡度30°-40°。坝址甘龙河整体流向自东向西,河谷呈不对称的“U”字型,河水面宽50m-60m,施工场地及施工道路布置均较困难。
(2)引水隧洞:引水隧洞沿线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区,山体总体走向呈NE向,海拔高程350m-990m,隧洞沿线发育三条中切冲沟,冲沟处隧洞最小埋深40m,其他地带埋深均超过80m,最大埋深约604m。1#施工支洞进口布置于第三个冲沟下游侧,并倾向引水洞下游侧,进水口至1#施工支洞间的引水洞长约3100m,1#至2#施工支洞间的引水洞长约4000m。
(3)厂址区:厂址位于小河镇下游1.6km的G1河左岸Ⅰ级阶地与漫滩上,厂址区南东侧为顺向陡坡;厂址区地形平缓,坡度仅5°左右,地面高程一般为326 m-335m。覆盖层由第四系冲积粘土和砂卵砾石组成,厚度一般为10.0m-15.0 m,基岩为T2g钙质页岩夹泥质灰岩,岩层产状为走向N25°-55°E,倾向NW,倾角55°-63°陡坡地带地表高程348m,阶地和漫滩宽90m-100m,长度300m左右。厂区地形比较平缓,便于布置围堰及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条件较好。
1.1.4 主要建筑材料、水源,电源及其它条件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地质勘察结果,本工程所在地的天然砂砾石储量仅为5.64×104m3,远无法满足本工程的需要,需加工人工骨料。本工程施工期无通航、过木、过鱼等要求,为枢纽施工带来了方便。
根据C水电枢纽工程布置情况,枢纽主体工程分3个主要施工用电区:坝区、厂区、1#施工支洞区,由于电站施工负荷点分散,故施工配电系统采用10kV架空线路向各施工用电区供电。
1.1.5 工期要求
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总工期40个月,准备期11个月,即从第一年1月至11月,主体工程施工期为27个月,即从第一年的12月至第四年的2月,工程完建期2个月,即从第四年的3月初至4月末,第四年4月末机组发电。
1.2 自然条件
1.2.1 水文、气象条件
(1)洪水特性
本工程所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坝址断面海拔高程370m-1000m。雨量集中1天以内,实测最大24h暴雨量达220.6mm,大暴雨1天占3天雨量60%以上。
(2)径流
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与降雨基本一致。由1959年-1992年径流系列分析,径流的特点是年内分配不均,主要的径流量集中在5月-9月,占年径流量的67.3%,径流的年际变化亦较大,最大年平均流量为113m3/s、最小年平均流量为41.6m3/s,两者相差2.72倍。
(3)施工分期洪水
本工程区年最大流量最早出现在4月下旬,最晚出现在10月下旬,一般11月-3月为枯水期;4月为汛前期;5月—9月为主汛期,其中6、7两月暴雨洪水出现机会多,洪水过程线以单峰居多,一次洪水过程一般在2天—3天;10月为汛后过渡期。按4月、11月—3月,5月—9月,10月四个时段划分分期洪水计算时段。具体资料详见下表1.3-1.8。
表1.3 坝址分期洪水成果表
表1.4 厂址分期洪水成果表
表1.5 坝址月平均流量成果表
表1.6 坝址下游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表1.7 厂址尾水水位-流量关系
表1.8 C坝址设计洪水过程线 单位:m3/s
(4)气象
工程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而冷暖不均,雨量充沛而分配不均,云雾多、霜雪少、日照少,冬季干冷、春季暖湿、夏季多雨常有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见表1.9。
表1.9 气象站气象要素表
1.2.2 地形、地质
本区山体宽厚、沟谷深切是其主要地形特征。地势总体为南东高,一般标高800m-1200m,北西低,一般标高400m-600m,区内最高峰标高1682m,最低标高280m-300m,高差约1380m。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呈北东——南西向。
C水电枢纽工程建坝后,水库平面形态呈大开口的“Y”字型,水库长度约12.0km,建库河段河床比降10.4‰。
坝址区属侵蚀剥蚀地貌单元的低山地形。谷底高程348.2m-352.3m,山顶高程460.0m-550.0 m以上,比高大于100m。左岸山体较宽厚,山坡一般坡度28°-35°;右岸山体呈北东南西向的半岛状山体,山坡一般坡度30°-40°。坝址整体流向自东向西,河谷呈不对称的“U”字型,河水面宽50m-60m。坝址区主要为志留系地层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引水隧洞沿线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区,山体总体走向呈NE向,海拔高程350 m-990m,隧洞沿线发育三条中切冲沟,冲沟处隧洞最小埋深40m,其他地带埋深均超过80m,最大埋深约604m。引水隧洞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二迭系、三迭系地层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厂址区位于小河镇下游1.6km的G1河左岸Ⅰ级阶地与漫滩上,距坝址直线距离6.5km,下厂址区南东侧为顺向陡坡;厂址区地形平缓,坡度仅5°左右,地面高程一般为326m-335m,陡坡地带地表高程348m,阶地和漫滩宽90-100m,长度300m左右。厂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迭系地层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2 施工导流
本章内容主要在综合分析导流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导流标准,选择设计导流方案、导流建筑物等,并提出导流建筑物的合理施工安排。此部分要求绘制完整的施工导流图。
2.1 导流标准
2.1.1 导流时段的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中后期采用导流底孔导流来修建大坝。划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拟定度大汛,在河流右岸修建一期围堰,河水由束窄河床通过;第二时段,拟定度春汛,在河流左岸修建二期围堰,河水通过一期挡水坝段预留的导流底孔下泄;第三时段,坝体全面升高,先有导流底孔临时下泄,待泄水建筑物建成之后,封堵底孔,河水由泄水建筑物下泄,也可部分或全部的拦蓄在水库中,直到工程完建。
2.1.2 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
根据《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C338—89的规定,相应倒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采用土石围堰结构时,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5-10年一遇,当坝前拦洪容在0.1-1.0亿m3时,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为50-100年一遇。
2.2 导流方案
2.2.1 导流方案的选择原则
简述导流方案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概括选取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工程资料综合说明。
1、适应河流水文特性和地形、地质条件;
2、工程施工期短,发挥工程效益快;
3、工程施工安全、灵活、方便;
4、结合、利用永久建筑物,减少导流工程量和投资;
5、适应通航、排冰、供水等要求。
6、河道截流、围堰挡水、坝体度汛、封堵导流孔洞及蓄水和供水等初、后期导流在施工期各个环节能合理衔接。
2.2.2 导流方案的拟定
根据给定工程资料拟定合理的导流方案,如能拟定多个方案进行对比则设计效果更佳
1、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影响因素及拟定
由于二七长江大桥、二环线水东段及明渠跨渠桥的建设,大量淤泥、建筑渣土淤塞于明渠内,导致渠道沿线过水断面狭窄,渠道水位较高。原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采用编织袋筑土形成二次围堰,设计最高水位(水深2.5m)控制在18.7米,经观测本段明渠水位始终保持在19.7米,比设计最高水位高1.0米,水深3.5m。由于桥梁工程建设的影响,采用编织袋筑土围堰的施工条件与原设计拟定的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拟对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进行调整。
由于防汛抢险,明渠西侧边坡被扩宽,根据现状地形地貌条件,结合岩土勘察报告地质情况,参照基坑支护设计,采用悬臂钢板桩支护。钢板桩为拉深Ⅲ型(小止口)钢板桩,桩长12m,桩距0.4m。同时,由于桥梁工程的建设,明渠水位比设计最高水位高出1米,根据渠道水深情况(水深h=3.5m),参照设计导流及围堰方案, 二次围堰编织袋筑土围堰堰体需加高增大。
详细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2.1 详细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
2、原设计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
(1)以现状明渠为过水导流断面,先在其西侧利用原状地形地貌形成第一次围堰后,按设计要求开挖拓宽明渠,完成西侧明渠施工。
(2)在已完西侧段面形成第二次围堰,并将水流导入西侧后,拆除第一次围堰体,按设计要求实施东侧明渠。待明渠施工完成经验收合格,通水后拆除第二次围堰体。
按上述施工方案进行渠整治改造,位于现有明渠边坡处的围堰,尽可能利用现有土体经开挖放坡后形成围堰,二次围堰在已完成的断面上采用编织袋筑土形成堰体。
3、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分析
由于防汛抢险,明渠西侧边坡被扩宽,满足了排渍要求,而影响明渠整治施工设计导流及围堰方案利用现有土体经开挖后形成围堰无法实施。同时受桥梁建设因素的影响,明渠水位较高也增加导流及围堰的施工难度。根据现状地形地貌条件,结合岩土勘察报告地质情况,参照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导流及围堰采用拉深Ⅲ型钢板桩支护结构,在保证渠道排水渠道畅通的同时对渠道基坑进行稳固支护,确保渠道整治施工的顺利进行。
综合各种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分析如下:
(1)采用编织袋筑土围堰方案施工量较大,实施性不强。由于明渠地质条件较差,渠底沉积大量淤泥,且水位较高,围堰施工难度较大,且堰底稳定性较差。
(2)采用槽型钢板桩支护施工简单,但基坑开挖较深,边坡稳定性较差,存在不安全隐患。
3、结合岩土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多以粉质粘土、层粘土夹粉土粉砂和层粉细砂为主,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参照基坑支护设计,该地质宜采用悬臂钢板桩支护。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采用拉深Ⅲ型钢板桩支护形成围堰,是科学可行的。同时根据渠道水深情况,二次围堰编织袋筑土堰体需加高增大。
2.3 导流建筑物的设计与工程量
2.3.1 围堰的设计
主要包含堰顶高程的确定和围堰剖面设计等内容,设计建议参考《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进行具体计算。
围堰顶设计水位以上的超高计算公式为:
式中:Y—堤顶超高;R—设计波浪爬高;e—设计风壅水面高;A—安全加高。
(1)设计波浪爬高的计算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计算平均波浪爬高Rm,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Rm—平均波浪爬高;m—单坡的坡度系数;Kw—经验系数;
KΔ—斜坡糙率渗透性系数;hm—平均波高;Lm—平均波长。
(2)风壅水面高度的计算
风壅水面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k—综合摩阻系数,k=3.6×10-6;
Hm—水域的平均水深;—风向与水域中线的夹角。
(3)安全加高的确定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中有关规定取安全加高值A。
综合上述计算堰顶高程。
设计水位:2.37m。
设计风速取8级风(17.9m/s)
安全超高: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的规定,Ⅳ级建筑物,安全超高值为0.5m。
围堰:
风壅水高及波浪爬高:工程区主风向为东南风,风区长度约5km;堰坡为土坡,坡比为2.5,水域平均水深取1.50m。经核算风壅水高0.20m,波浪爬高为0.97m,
围堰顶高程=2.37+0.20+0.97+0.5=4.04m,设计围堰顶高程为4.10m。
2.3.2 导流隧洞的设计
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及工程枢纽布置特点,导流隧洞只能布置在左岸,分进口明渠扩散段、洞身段及出口明渠扩散段三部分。
进口明渠扩散段轴线长50.3m,两侧以6°扩散角对称向上游扩散,最小底宽7.0m,底板高程546.0m,为一平坡明渠。
洞身段全长688.896m,其中进口喇叭口段长12.0m,顶拱采用椭圆曲线,曲线方程为
其后设置封堵闸门井,闸门井段长6.0m,封堵闸门采用滑动平板钢闸门,井内组装,闸门竖井平台高程570.00m。洞身标准断面7.0m´9.0m(宽´高),城门洞型,过水面积58.88m2,隧洞在桩号0+096.982-0+179.629m段设置弯道,转弯半径105.0m,转角45°05¢54.43²。
出口明渠扩散段轴线长26.1m,以6°扩散角对称向下游扩散,最小底宽7.0m,底板高程542.50m,为平坡明渠。
导流隧洞经初期导流和坝体渡汛两个阶段,历时两年零4个月,最高运行水位613.43m,洞内最大流速15.04m/s。
导流隧洞穿过的岩层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和罗惹坪组砂页岩,大部分洞段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Ⅲ-Ⅱ级,构造简单,仅进出口段穿越F2、F1断层,根据导流隧洞运行特点和地质条件,进口洞身段50m(含喇叭口段和闸门井段)和出口洞身段90m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60cm,其余部位底板浇30cm厚混凝土,顶拱和侧墙挂网喷15cm厚混凝土。出口明渠段岩体较软弱,崩解性强,为防止表面岩体崩解风化失稳而堵塞导流洞,运行水位以下采用30cm厚钢筋混凝土薄衬,运行水位以上采用挂网喷15cm厚混凝土。
导流隧洞出口底板距河底高差6.0m,水流出洞流速较大,为防止出流对隧洞出口岸坡造成冲刷破坏,对该部位的岸坡采用钢筋笼护底保护。
2.3.3 导流建筑物工程量计算
计算导流建筑物各项工程量,建议将结果列表说明。
依据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所发生工程量如表2.1所示:
表2.1 倒流建筑物工程量
2.4 导流工程施工
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明渠整治土建工程施工中,导流及围堰方案采用拉深Ⅲ型钢板桩支护形成围堰,设计要求实施西侧明渠护砌施工,在已完西侧段面利用编织袋筑土形成二次围堰,将水流导入西侧后,拆除第一次围堰体,按设计要求实施东侧明渠护砌。待明渠施工完成经验收合格,通水后拆除第二次围堰体。根据该施工顺序,导流及围堰施工的关键点:
1、合理设置拉深Ⅲ型钢板桩的位置。在施工中,以明渠规划中线在原设计要求的位置布设拉深Ⅲ型钢板桩形成第一次围堰体,在施工中结合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既保证现有渠道过水断面,又满足二次围堰的工作面。
2、合理控制拉深Ⅲ型钢板桩的周转时间。在施工中以200~300米距离为施工段,分段施工快速作业,减少拉深Ⅲ型钢板桩的使用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3、合理组织编织袋筑土二次围堰堰体形式及拆除。编织袋筑土围堰采用机械作业吨袋筑土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同时方便拆除。根据渠道水深情况,需加高增大吨围堰体,同时设置横向堰体进行加固。
围绕本明渠整治工程施工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工程的施工难点组织好关键部位的施工,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工程顺利通水为总体原则,依据先西后东、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在结合原设计导流及围堰方案,经充分讨论和反复论证后,拟定新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一)拉深Ⅲ型钢板桩堰体的形成和拆除
1、以明渠规划中线在原设计要求的位置布设拉深Ⅲ型钢板桩形成第一次围堰体在原设计要求的部位形成第一次围堰体。清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情况避开障碍物,根据施工位置放出支护桩中线。保证两次围堰过水断面的基本宽度。
2、由于防汛抢险,现状渠道西侧扩宽后,原明渠土体被挖除,先采用机械填筑打桩机施工平台,分层碾压密实。
3、拉森型钢板桩采用长臂履带式液压挖土机带采用60T液压振动锤打桩机打入,采用拉森Ⅲ型(小止口)钢板桩,桩长12m,桩距0.4m。分段施工快速作业,以200~300米距离为施工段,减少拉深Ⅲ型钢板桩的使用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4、西侧明渠施工完成后,堆码编织袋形成二次围堰,将水流引入西侧,
采用60T液压振动锤打桩机拨出拉森Ⅲ型钢板。
(二)编织袋围堰堰体的形成和拆除
1、首先在西侧岸边调集土方灌土袋(1~1.5立方米左右为一袋)的准备工作,采用机械从施工区调运,由后八轮卡车运至施工面,组织人工装袋,装填量为编织袋容量1/2-2/3,袋口用细麻或铁丝缝合。
2、采用50吨以上吊车、挖掘机配合的方法将帆布土袋用吊入指定部位,在水中堆码土袋,要求上下左右互相错缝,并尽可能堆码整齐,形成横向堰体,再形成纵向堰体,在达到堰体宽度和高度后,逐步从下游向上游合拢。围堰堰顶施工期水位19.70高于设计水位18.70(水深h=2.5m)1.0m以上,并在附近备有粘土及编织袋,临时加高堰体。堰高4.0米,顶宽1.5米,堰内边坡1:1,堰外边坡1:1.5。围堰堰体应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堰顶有足够的施工作业面。
3、由于纵向堰体过长,需在每100或150米处设置横向堰体,提高二次围堰结构的稳定性。
4、采用50吨以上的吊车及挖掘机配合拆除第一次堰体,将帆布土袋吊至岸边,人工清净水下杂物。帆布土袋吊至其他部位继续使用,完成导流过水至西侧段面,实施马道以上施工工作。
(三)平面施工布置
施工导流及围堰方案详见平面施工布置图。
此方案充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合理调整,既保证了堰体的整体安全性,有效确保了第一次渠道的断面形成,为后续的二次堰体施工形成,提供了足够的二次导流过水断面,并能确保罗家港明渠工程顺利完成。
由于全部采用机械施工,具有工期短、效率高的特点,克服了人工施工造成的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长的缺点。既能满足工期要求,且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干净、彻底地拆除围堰实体。但机械使用费用较高,钢板桩投入较大。
3 主体工程施工
3.1 大坝工程施工
大坝工程施工应包括土石方开挖、坝体填筑、混凝土浇筑、地基处理等多个方面,可分小节详细论述。
3.1.1 坝基开挖
坝基开挖分两期进行,工程截流之前完成常水位545m以上的两岸岸坡开挖,截流之后进行河床坝基开挖。
岸坡及河床覆盖层直接由132kW推土机集渣,2m3电铲装15-20t自卸汽车运至上游柳月坪弃渣场,弃渣运距800m。
岸坡趾板部位石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层进行,采用YQ-100型潜孔钻钻孔,周边预裂爆破,梯段高度8-10m。趾板建基面以上预留2m作为保护层,保护层开挖采用手风钻钻孔,浅孔爆破。两岸岸坡除趾板附近的岸坡需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外,一般不做大量开挖,仅局部用人工或浅孔爆破清除松动、突起、倒悬的岩体。岸坡开挖在高程545m设出渣平台,开挖石渣溜至出渣平台,分别由左右两岸向上游出渣。剥除堆积物及覆盖层以后,河床趾板开挖深度一般在3m左右,直接按保护层进行开挖,开挖石渣由推土机集渣,2m3电铲装15-20t自卸汽车运输,一部分用作上下游围堰填筑料,剩余部分作为弃料运至上游柳月坪弃渣场堆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奥鹏作业答案-泽学网-专业的奥鹏作业毕业论文辅导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zexuewang.nethttps://www.zexuewang.net/biyelunwen/27789.html